单选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72****5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889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72****5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890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伤于——者,上先受之”()。 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在“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中,“次”之义是表()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时何人之口()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引文的出处应()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阳虚之体质,受邪后易成为 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什么() 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什么? 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什么()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夏禹有德才能铸九鼎,桀无德而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上述文字反映的观点源自() 得之以喜、失之以苦是以下属于哪种销售致胜法() 治疗心神失养之郁证,应首选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