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矣。

A. 远
B. 偏
C. 责
D. 负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64****6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29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64****6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29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翻译括号中的句子。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翻译下列古文。 子日:“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分别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甚矣,汝之不惠() 仲弓问仁,子曰:“()”。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下列古文。子日: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胶柱和之,七弦由是而不谐矣”中的“七弦”指()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 “心诚则灵,心不诚不灵”的说法是()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体现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启示我们,道德修养() 诚者,天之道矣;诚之者,人之道矣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矣: 下列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论及某制度,唐人曾以“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任命)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相评。这一制度应是()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乎: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