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我国明代()提出“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A. 王守仁
B. 王廷相
C. 吕得胜
D. 颜之推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11****6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556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11****6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556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明代中后期,以李梦阳、李攀龙为首的“前后七子”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明代中期前后七子的诗歌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试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诗文主张。 王守仁明确提出,“今教童子”必须“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这表明,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 十二平均律是我国明代智者朱载堉提出的( ) 十二平均律是我国明代智者朱载堉提出的() 每画必题诗,形式手法多样的明代画家是()。 地势整理主要是指(),使其与周围排水趋向一致。 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叫劳动童子团 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叫劳动童子团() 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设计了识字、()、读书、()等一系列语文教学程序。 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设计了识字、、读书、等一系列语文教学程序 提出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强调“教者必以正”,这位思想家是( )。 王筠在《教童子法》中将语文学习理论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的作文训练法 认为生活都是教育的中心,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教育家是提出的() 现代“逢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出自明代医书《本草蒙筌》() 明代被教坊子弟称为“乐王”的散曲家是陈铎。() 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善教者必善问,如何发问是一门学问。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