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学历类
>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
>
古代汉语
>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與:
主观题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與: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78****2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147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78****2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14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热门试题
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與師陷入君地。爲:
吾(與)徐公孰美?與: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乎:
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爾: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與:
下列各句中哪些是宾语前置句式,并归纳其类型:1.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2.賢哉,回也?3.許子奚為不自織?4.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5.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6.我無爾詐,爾無我虞。7.不知我者,謂我何求。8.將虢是滅,何愛于虞。9.其是之謂乎?10.父母唯其疾之憂。11.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12.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13.吾屬今為之虜矣
中国大学MOOC: “惟我與爾有是夫!”这句话中“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句中的“與”的词性是()
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或意义)(6分)(1)(之)二蟲又何知?(2)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3)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4)雖我(之)死,有子存焉。(5)齊侯臣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6)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
大楚與,陳勝王。
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
客從外來,(與)坐談。
若以與我,皆喪寅也,()。
下列句子中“與”字用作介詞的是()
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 焉: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與:
且也相與吾之耳矣。
“成與之,已故到譙”中的“故”意思是( )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
下列句中,“與”用作语气词的一句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