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尚书 · 舜典》中就提出了“五教”的思想,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五伦”说,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62****8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23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62****8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237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五教是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则() 在《尧典》中记载,“舜修五礼,()” 《尚书·舜典》载:“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包含了哪几种犯罪主观形态。() 孔子与基督教都曾提出了()的思想。 《舜典》中舜任命夔教导其子嗣。 《舜典》中舜任命夔教导其子嗣() 《舜典》提到的“命汝典乐”中的“典”指的是()。 简释“孝慈”规范中“慈”的含义。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可见,圣人促使天下大治是因为他们() 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临”的含义是() 《礼记?礼运》中引用孔子的话中出现“十义”的说法:“父慈、子孝、兄善、弟弟(悌)、夫义、妇贤、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是由谁提出的?() 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在此,朱熹() 提出了“风格即人”的法国思想家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回答哪位诸侯王时提出的主张?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