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回答问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下列对该段文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以游山为喻,说明要像古人那样广泛而深入地探究思考。
B. 作者强调“志、力、物”,表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C. 作者说古人观于天地山川常常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作者之得则是后悔没能尽兴游览。
D. 我们今天也强调立志,我们所说的“志”和王安石所说的“志”,具体内容当然不同,但作者的“尽吾志”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59****4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60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59****4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61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