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汉书》载:“诏贤良日:‘……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文中的“朕”指的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17****5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422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17****5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42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   )功能。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 两汉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汉武帝以后,除了贤良文学这一察举科目外,察举增加的新科目有()()()()。 (名词解析)举贤良对策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朱熹的代表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春秋决事北》() 朱熹的代表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春秋决事北》() 朱熹的代表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春秋决事北》() 董仲舒应对汉武帝“举贤良对策”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举贤良对策》是()的作品。 《举贤良对策》是()的作品 《举贤良对策》的作者是() “英雄相惜”是讲贤良的人相惜() 察举:又叫荐举,是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授予他们官职或者提高其官位的一种方法。汉代察举选官中,分有孝廉、秀才、贤良方正等科目,并且也考试策问。 汉代“盐铁会议”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一方,以“贤良文学之士”为另一方,展开的争论内容有()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的文教政策。 《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将使多瘠咸诏”中的“多瘠”指();“咸诏”意思是()。 将使多瘠咸诏中的多瘠指();咸诏意思是()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