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下列行为中不违反该条规定的是( )。

A. 甲某将自家的垃圾倾倒在马路中央
B. 乙拒绝接受丁遗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
C. 丙组织一帮朋友在自己的房间里打牌直到深夜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
D. 戊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建坟的行为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50****2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381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50****2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381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条至第7条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某县法院的法官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时认为该合同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因此判定该合同无效。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74条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扶养适用() 《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这条规定,下列哪些理解不正确?这一条的内容是法律规则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这一条的内容所反映的是正义的价值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可以采取“个案平衡原则”适用这一条文 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原则,对于该项规定理解正确的有()。 《民法通则》第64条规定,代理包括( )。 《民法通则》第64条规定,代理包括() 《民法通则》第64条规定,代理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适用于公平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适用于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