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材料一:“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宣帝纪》材料二:“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泄露其事及擿语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唐律疏议·名例》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所体现的这种刑罚适用原则发生了哪些变化?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74****2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17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74****2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18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中国大学MOO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第二十章》)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哪部典籍?() 《春秋》指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之: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这句话出自哪里?()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 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 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唯君图之 ⑨而伤长者之意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何处? 虑福未及,虑祸过之,所以皃(貌)之也。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是谁的话()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句话表明()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句话表明() 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时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也。”这体现了()。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哪里?()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这句话表明()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是谁说的?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的这句话表明()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下面哪位的作品?()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这表明他主张: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