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玲玲是幼儿园小班的一位聪明好学的小女孩儿,她很想自己也能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参加幼儿园的合唱团,上台表演。一天,她回到家里高兴地说:“妈妈,我参加合唱团了,老师让我上台表演了!”妈妈听了当然高兴了,可是后来一打听,根本没有这回事儿。妈妈非常生气地训斥道:“你这么小就撒谎,长大了还得了!”玲玲感到十分委屈。类似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小班幼儿,当他们在游戏中过分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时,有的小朋友还会把游戏中的“菜”放进嘴里吃。
(1)案例中玲玲真的对她妈妈“撒谎”了吗?如果不是,孩子的表现说明了儿童想象心理发展的何种特征?并具体说明。
(2)为什么像玲玲一样的这些幼儿常常会发生这类事情呢?
(3)玲玲妈妈的认识给人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76****4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85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76****4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85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 《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小女孩最后怎么了? 一位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最后在亮光中看到了() 女孩儿青春期开始比男孩儿早。 女孩儿青春期开始比男孩儿早() 一个小女孩的妈妈说:“这个小姑娘长得真甜!”然后小女孩便问到:“妈妈,你舔过她了吗?”这表明幼儿的思维具有()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最后在亮光中看到了() 第一次见到小女孩,______。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  ) 幼儿园小班管理的特点之一是() 一位心理学专家为了对一3岁幼儿作心理评估,去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观看孩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这种心理评估的方法是( )。 爱缠绕大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 以“认识自己的牙齿”为主题,为幼儿园小班写一份活动方案。 试根据安徒生童话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一个大班幼儿园文学活动,要求符合学习文学作品、理解体验作品的设计与组织原则。 埋掉蓝鲸的眼睛,蓝鲸就会死掉,渔民就能出海,而小女孩的眼睛又会失明,小女孩选择了()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