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已知第一次观测物标M所得方位位置线P1与航向线交成30°,第二次观测物标M所得方位位置线P2与航向线交成60°,且两次观测之间的航程为10nmile,则船与物标M正横时的距离为()。

A. 7.8nmile
B. 8.7nmile
C. 7nmile
D. 8nmile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33****2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2827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33****2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282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物标正横时,其方位线与航向线一定互相垂直() 某轮计划航向210°,罗经差+1°.5,无风流中航行,预计利用航线左前方正横距离为5nmile的物标转向,采用正横方位转向,如果用特殊角法来确定转向时机,则应在物标罗方位为()时记录第一次观测时间,航行()后进行第二次观测。 某轮计划航向210°,罗经差+1°.5,无风流中航行,预计利用航线左前方正横距离为5nmile的物标转向,采用正横方位转向,如果用特殊角法来确定转向时机,则应在物标罗方位为()时记录第一次观测时间,航行()后进行第二次观测。 某轮计划航向339°,航速20kn,在无风流中航行,船舶右前方航线附近有一物标,第一次观测该物标的罗方位004°,罗经差+1°.5,20min后第二次测得该物标的陀螺方位022°.5,则船舶正横该物标的距离是()。 船舶用以确定航向和观测物标方位的装置是() 梁启超认为,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第一次是: 若船位与物标的距离为15’,而在观测方位时有±1º的均方误差,则方位位置线的均方误差为() 某轮计划航向220°,航速20kn,在无风流中航行,船舶左前方航线附近有一物标距离11nmile,第一次观测该物标的陀螺方位195°.5,陀罗差-2°,15min后第二次测得该物标的陀螺方位177°,则船舶正横该物标的距离是()。 以下哪种特殊方位移线定位法两次观测间的航程等于第二次观测时物标至船舶的距离()。 以下特殊方位移线定位法中__两次观测间的航程等于第二次观测时物标至船舶的距离() 雷达测量点状物标方位时,应该将方位标尺线压住回波()位置。 单物标方位移线定位时,一般选择物标正横时开始测量第一条方位线,是因为()。 沉降观测点第一次观测应在(  )进行。 用雷达观测法实测风流压差调整电子方位线与固定孤立物标相对运动轨迹平行,如电子方位线偏在航向线右面5°,罗经差2°E,则实测风流压差为() 用雷达观测法实测风流压差,调整电子方位线与固定孤立物标相对运动轨迹平行,如电子方位线偏在航向线左面5°,罗经差2°W,则实测风流压差为() 用雷达观测法实测风流压差,调整电子方位线与固定孤立物标相对运动轨迹平行,如电子方位线偏在航向线左面3°,罗经差2°W,则实测风流压差为()。 用雷达观测法实测风流压差,调整电子方位线与固定孤立物标相对运动轨迹平行,如电子方位线偏在航向线右面5°,罗经差2°W,则实测风流压差为()。 用雷达观测法实测风流压差,调整电子方位线与固定孤立物标相对运动轨迹平行,如电子方位线偏在航向线左面3°,罗经差2°E,则实测风流压差为() 用雷达观测法实测风流压差,调整电子方位线与固定孤立物标相对运动轨迹平行,如电子方位线偏在航向线左面3°,罗经差2°W,则实测风流压差为()。 用雷达观测法实测风流压差,调整电子方位线与固定孤立物标相对运动轨迹平行,如电子方位线偏在航向线右面5°,罗经差2°W,则实测风流压差为()。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