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据此可以推知()

A.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
B. 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
C.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D. 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81****5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394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81****5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394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致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候,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并自立为国君,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是东晋哪位才女说的? 根据第一段内容,简要描述董生当时的人生状况。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该名始于先秦齐鲁两国。齐国当时以( )为国都,鲁国当时以( )为国都。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农事诗主要是指《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下列《诗经》中的相关“农事”,表述正确的是:( ) “良好农业规范”(GAP)就是高产田标志() 黄宗羲指出的政府征收农业税“有田土无等第之害”是指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唐代有这样一个案例,甲于乡里率家属籍贯名田,乙告甲是贾人,犯令没人田。甲诉云:无市籍,不伏。这表明() 下列关于王实甫的描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王实甫的描述,错误的是()。 永佃制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一般认为,永佃制萌芽于宋代,明代时有所发展,清代时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永佃制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