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材料表明()

A. 孟子和管仲的主张相悖
B. 二者的道德理念完全相同
C. 两者共同点是政在得民
D. 两者的出发点都立足于民众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10****8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097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10****8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097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 )。 “之”的意义:闻君行圣人之政() 之的意义:闻君行圣人之政() 制定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配之以乐的感染,以使统一民心,成就王道,这种在周代开始建立的文化制度,被称为什么? 中国大学MOOC: 《离骚》最后说道:“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 之所居。” 孟子认为应该如何顺应民心、凝聚力量( ?)。 急門閭之政,而(淫)民惡之。淫: 被誉为“政书之祖”的是()。 张之洞认为,"()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 在“《内经》之生全民命,岂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中,“杀”之义为() 夫民心(之)愠也,若防大川焉,溃而所犯必大矣。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中“生”的用法是()。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之: “戊戌百日之政”的主导者是 孔子曾经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蕴涵的哲理是() 岂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杀”的读音是(),意思是()。 岂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杀的读音是(),意思是() 《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中“灵修”是指( )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