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1)子为父死亡所恨。(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3)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21****5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365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21****5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365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下列各句中,[]的词古今意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缩小的是() 下例句中加点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述往事,思来者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6分)(1)東至于海,西至于(河)。(2)子為父死亡所(恨)。(3)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为什么嗔恨怨敌纯粹是颠倒的分别念()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色彩褒贬差异的一句是()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词义特点差异的一句是()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色彩褒贬差异的一句是()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广度宽窄差异的一句是() 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的形态变化。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色彩褒貶差異”的一句是 以下哪个词是古今异义()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4、请判断以下例句中哪些同理心的使用不正确() *45、请判断以下例句中哪些同理心的使用不正确() 下列词中古今词义基本没有变化的是() 投丁怨丁,投董恨董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