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相约“包产到户”。这一标志性事件成为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催生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位于()

A. 湖南省
B. 安徽省
C. 广东省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24****3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7527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24****3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752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当年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辛苦干一年,结果喜获丰收。小岗村的其他10来农户受灾减产。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 1978 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广大农民赞扬()的歌谣。 1978年以包产到户形式率先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 小岗村∶村∶安徽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帷幕 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带头实行农业“大包干”,继而在全县范围内先后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的生产情绪日益高涨,农业经济日益繁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中共下列哪一选项的歌谣() 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1978年以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有名的“三靠村”。这年冬天,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辛苦干了一年,结果喜获丰收。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 1978 年,安徽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的 18 户农民秘密搞起了包干到户。他们的做法揭开了()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风险,在契约上按下血印,悄悄搞起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出(),其做法是生产队与每户农民约定,先把该缴给国家的.该留给集体的都固定下来,收获以后剩多剩少都是农民自己的。 小岗村的村民是冒着大无畏的精神,实施包干到户的生产模式,反映出的正是广大农民渴求富裕,呼唤变革的迫切心愿。 小岗村的村民是冒着大无畏的精神,实施包干到户的生产模式,反映出的正是广大农民渴求富裕,呼唤变革的迫切心愿()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工分…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C()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顺口溜流传的时期是( )。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1956年后,实现农业合作化,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转变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但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实行分田到户。据此可以看出,1978年与1956年比较而言,农村的变化是() 老百姓这样唱到:“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老百姓歌唱的“大包干”是指()。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