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人之性恶,需教之,否则必危害他人”体现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的()

A. 个人本位论
B. 文化本值论
C. 社会本位论
D. 无目的论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64****1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179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64****1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179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 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 根据课程内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堆于岸,流必湍之;人优于众,众必非之”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典型体现。 根据课程内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堆于岸,流必湍之;人优于众,众必非之”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典型体现() 苟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以法之必行体现了什么() 17.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出自()。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出自( ) 翻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2015.福建)() 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有“备于天地之美”,就要“观于天地”,“原天地之美”,“判天地之美”(《庄子·天下》)体现了美育教育中体现的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从业人员( )精神的重要性。 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体现了()的重要性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