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 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 知比行重要
C. 行比知重要
D. 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82****8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826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82****8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826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的这句格言着重告诉我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是教育大家()老先生说的,是他在1927年6月3日在晓庄学校寅会上的演讲词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德育原则() 王守仁有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的观点() (2020·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4省高三1月联考)王守仁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据此可知,王守仁倡导()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句话应该出自()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表明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要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下面对陶行知第二次改名给我们启示的概括,不符合陶行知本意的一项是()陶行知青年时期非常崇尚王阳明的知行学说,他把“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一名言写成对联挂在中堂上,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陶知行”。后来他又把王阳明的名言做了更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陶行知”。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句话表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习近平这句话说明了()的重要性。 知、情、意、行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句话表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   简述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