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利益的追求,即精神上的追求会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要调动人们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利用物质利益原则来调节外,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A. 当人们的货币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就不存在了,非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成为唯一的作用
B. 当人们的货币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非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会逐渐增大,而物质利益对经济效率的推动作用则会呈递减状态
C. 精神上的需求必须建立在物质利益上精神上的追求是次要的,而物质利益的追求更主要
D. 非物质利益与物质利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96****1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19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96****1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19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指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要利用()这个动因,调动国家、企业和员工个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理想和价值目标() 辨析: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根本基点是    (  ) 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是( )。 (2015.10多37)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 ) 我们要划清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和“一切向钱看”的界限,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我们要划清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和“一切向钱看”的界限,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群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也是不可避免的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根本基点是    (  ) 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部署主要包括() 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通常采用的人口规模计算方法是: 经济方法是以人们的物质利益的需要为基础 “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需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这是不对的。如果忽视以共产主义为核心,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会陷入片面性,就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仅仅限于物质文明的建设,甚至仅仅限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段反驳运用的反驳方法是 ( ) 社会职业道德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 对个人所需的物质利益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而产生的积极性称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间( )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 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是( )。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