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主要反映了()

A.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司法主权被践踏
B. 英国人处理民事纠纷习惯息事宁人
C. 中国的行政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D. 英商华民在华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35****2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571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35****2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5717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五口通商章程》和《望厦条约》是如何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 《五口通商章程》和《望厦条约》是如何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材料突出反映了()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孥,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 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清政府代表() 在通商口岸内,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这体现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的权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中英《南京条约》明确规定:割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在近代中国,首开列强可以享有领事裁判权先例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马关条约》规定五口通商()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宁波、______、厦门、广州五口通商,中外交涉遽增。 简述五口通商大臣的制度缺陷。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 ①《望厦条约》②《南京条约》 ③《虎门条约》④《五口通商章程》 1842年9月,钦差大臣著英向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从中可以看出() “以中国之大,乃重受其(通商)害者何哉?病在讲求商务之无人耳,推其缘故,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通商大埠及内地集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中英首次通商开始于()。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 )。 ①《望厦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虎门条约》 ④《五口通商章程》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和西方 仓禀之官是指: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