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是抑制( )

A. 血栓烷合成酶
B. 磷酸二酯酶
C. 环氧酶
D. 血小板腺苷环化酶
E. 凝血酶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22****7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540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22****7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540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常用剂量为()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强而持久,通常停药后仍持续() 常用于评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试验是 27. 影响氯吡格雷的肝酶(CYP2C19)代谢,从而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是()。 患者,男,60岁,诊断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支架。医生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明显降低的人群是 参与氯吡格雷体内活化,与其抗血小板作用强弱有关的肝药酶是()   以下关于氯吡格雷与抗凝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相互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监护点主要有()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不应随意停药、增加/减少药量() 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是() 发生ACS或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至少() 患者,男,60岁,诊断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支架。医生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氯吡格雷作用影响最小的PPI是 目前主张第1代药物洗脱支架术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是抑制(  )。 患者,男,60岁,诊断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支架。医生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以下关于氯吡格雷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患者,男性,56岁,因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PCI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患者,男性,56岁,因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人院,行PCI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冠心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者,需要接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至少为(  )。 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为前药,在体内分两步代谢为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代谢产物,代谢中可与质子泵抑制剂竞争的主要肝药酶是() 下列哪项研究奠定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在NSTE-ACS患者中的基石地位()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