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筷子在先秦时被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

A. “筷子”在史书中的记载
B. “筷子”名称的演变历史
C. “筷子”所蕴含的文化寓意
D. “筷子”与江南船民的渊源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67****7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907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67****7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907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礼记·曲礼上》认为君子需要“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礼记·曲礼下》所云"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意思是要() 《礼记?曲礼下》所云“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是礼仪的要求 下列哪一句是出自《礼记?曲礼》关于求学过程的礼仪要求() 木系列偏旁特指以木字旁为代表的一组偏旁。这类偏旁既有左偏旁,也有右偏旁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这告诉我们()   三《礼》(),《周礼》,《礼记》;五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礼记》中概括礼就是“礼者,敬而已矣”() 《礼记》中概括礼就是“礼者,敬而已矣”。() 《礼》是在唐之后称为《礼记》的。() 《礼》是在唐之后称为《礼记》的() 据《礼记》记载,周代的贵族女子在18岁时举行成人礼——笄礼。 礼记礼运主要是记载()。 孔子所说的“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礼记﹒檀弓上》)说明了() 专技天下: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 ,即《仪礼》《周礼》《礼记》。 《曲礼》篇名的确定依据是全篇开始是曲礼两字。 《曲礼》篇名的确定依据是全篇开始是曲礼两字() 《曲礼》篇名的确定依据是全篇开始是曲礼两字。() 今日通行本《礼记》是西汉宣帝时礼学家戴圣所著。()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