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一列货车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已知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为3:4,客车比货车迟发2小时,中午12时两车同时经过途中某站,然后仍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还需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单选题
一列货车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已知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为3:4,客车比货车迟发2小时,中午12时两车同时经过途中某站,然后仍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还需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A. 38分钟
B. 50分钟
C. 55分钟
D. 62分钟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84****2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716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84****2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7166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热门试题
一辆公交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经过三个红绿灯路口,在这三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分别是0.4、0.5、0.6,则该车 从甲地开往乙地遇到红灯的概率是
—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要10小时到达,一列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要15小时到达,两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距离两城中点60千米。则甲、乙两城相距()千米。
一辆公交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经过三个红绿灯路口,在这三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分别是0.4,0.5,0.6,则该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遇到红灯的概率是()。
一辆公交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经过三个红绿灯路口,在这三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分别是0.4,0.5,0.6,则该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遇到红灯的概率是()
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的是()
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刻的是()
一列火车从九龙开往北京,下列对火车与铁轨的磨损程度叙述正确的是( )。
午9时一辆货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她,同时一辆客车从乙地出发前往甲地,中午12时两车相遇。已知货车和客车的时速分别是90千米和100千米,则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距乙地的距离为( )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表示时间的是()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5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144km/h合多少m/s?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没有平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驶35千米。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小时,从乙地到甲地需小时,问: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多少千米?( )
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历经5个中间站用了1.5h,已知火车的平均速度是60km/h,甲、乙两地的距离是______km.
从甲地到乙地,水路比公路近40千米,上年10:00,一艘轮船从甲地驶往乙地,下午1:00,一辆汽年从甲地开往乙地,最后船、车同时到达乙地.若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轮船的速度是汽车的3/5,则甲乙两地的公路长为( )
必须坚持“开工一列、发放一列”、“竣工一列、回收一列”的原则()
一艘轮船顺流而行,从甲地到乙地需要6天;逆流而行,从乙地到甲地需要8天。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一个漂流瓶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天?
一列电客车的高度()
一条船从甲地到乙地要航行4小时,从乙地到甲地要航行5小时(假定船自身的速度保持不变),今有一木筏从甲地漂流到乙地所需小时为( )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市同时相对开出,全程380千米,当客车行到中点时,货车行了全程的4/11,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多少千米?()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市同时相对开出,全程380千米,当客车行到中点时,货车行了全程的4/11,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多少千米?( )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