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汉代亩产粟约合40市斤,唐代平均亩产粟1石约合113市斤。中国古代的亩产量经过汉唐间七八百年的发展,提高了150%。其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 重农政策的成效
D.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23****7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761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23****7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761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公斤,其余亩产为500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平均亩产为() 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农作物平均每亩产量约1.5石,而宋代平均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主要()①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②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③宋朝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调整④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2007年我国粮食的平均亩产量约为(1公顷=15亩); 粮食平均亩产量是一个()指标。 ()不属于基点县测算中稻平均亩产常用的方法。 2007年浙江省棉花的平均亩产量约为(1公顷=15亩)(    )。 患者,女,40岁,正中关系能自如地向前滑到正中,其滑行距离约1mm,这说明她的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的牙合关系是()。 患者,女,40岁,正中关系能自如地向前滑到正中,其滑行距离约1mm,这说明她的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的关系是() 患者女,40岁。正中关系,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到正中,其滑行距离约1mm,这说明她的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的关系是 在“葬枯粟乏”中,“粟”之义为() “春种一粒粟”粟指什么 在其它条件适宜情况下,某作物的亩产量y(单位:公斤)与灌水次数x(单位:次)之间约关系为y=x2+8x+500,问选择适宜灌水次数可得到的该作物的最少亩产量是多少公斤? 绝对温度300.65K,约合摄氏温度 绝对温度 300.65K,约合摄氏温度 春种一粒粟中的粟指() “春种一粒粟”中的粟指: “沧海一粟”中的“粟”指的是哪种作物? 全口义齿排牙时,切端高于he(牙合)平面约1mm的牙为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平均亩产已达到() 提供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对合乘服务提供者、合乘车辆、合乘者身份进行核实()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