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单选题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24****5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94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24****5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941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热门试题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
公元628年,唐太宗下令,规定王公百官到一般百姓,垦田每亩纳粟2升,以备灾年赈贷之需而建()。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平章百姓”中的“百姓”指的是什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名句出自( )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对联启示我们(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和基础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化④要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的散曲作品,名为()。
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理解错误的是()
《理想国与哲人王》《百姓·洋人·官》都出自王小波的哪部文集?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 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副流传至今的对联,蕴含着官自民来、官为表率的朴素道理。 推进全民守法,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 守法律。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权力制约的内涵是(? ? )
政府花大钱请明星演出,老百姓不满,你有何看法?
白丁:布衣:百姓
百姓有盼头
白丁:布艺:百姓
白丁:布衣:百姓()
老子对老百姓漠不关心,所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忘记百姓丧尽心
元朝于1277年,重设沙州,隶( ),归元朝中央政府管辖,授当地百姓田种、农具。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