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查试题
>
学历类 >
高职单招 >
生物 >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稗草是田间头号杂草,为了除掉它,人类已经努力了几千年。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为了避免人类的“驱逐”,田间的稗草们竞学会了“伪装”。几千年来,它们与水稻越长越像,从原来松垮贴地的懒样子,进化出了今天亭亭玉立的模样。
在稻田中,稗草位居15种恶性杂草之首,是农民喷施除草剂最主要的目标。从亲缘关系看,稗草与小麦、玉米的关系更近,却与水稻越长越像,越走越近了。从外形上看,水田稗草与早地稗草有着明显差异:早地稗草“长相”比较随机,大多数趴地横长,茎基部呈现红色,完全不像水稻,而水田稗草就很有“稻”样,特别是在苗期,它们有模有样地收起了分块和叶子的夹角,和水稻一样向上生长。这种“伪装术”使它们变得难以识别。
稗草经历了上千年来自人类的选择压力,快速进化。那些让稗草长得更像水稻的基因,让稗草逃过人类的拔除,继续在稻田里享受着和水稻一样的待遇;同时,那些基因也因为人类的选择压力得以保留下来。也就是说,是人类的除草行为,无意识地刺激了稗草的“生存技能”。比如,LAZY1基因是植物感知并响应重力、调控作物分块角度的关键基因。研究发现,在有拟态现象的稗草中,LAZY1基因多态性降低,出现了高度一致,显示出被进化选择的痕迹。
(1)稗草在叶片颜色、分蘖、叶夹角等方面差异很大,体现了稗草的()多样性。旱地稗草和水田稗草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的。
(2)研究发现,其种群中相关同源基因多态性降低,出现了高度一致性。据此推测,控制水田稗草分蘖角较小的基因频率()(“增加”或“减少”)。
(3)与传统的人工锄草不同,目前常用的除草方式是使用除草剂,但使用后仍有少量稗草存活,其内在原因是()。
(4)研究发现,轮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比长期使用一种除草剂对稗草的除草效果更好。请从基因突变的角度分析原因:()。
(5)该项研究首次解析了植物拟态进化的分子机制,不仅在进化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启了对农田杂草研究的新篇章。请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下一步可以针对农田杂草进行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