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x103/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x103/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单选题
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x103/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x103/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 西偏北方向,1.9x103m/s
B. 东偏南方向,1.9x103m/s
C. 西偏北方向,2.7x103m/s
D. 东偏南方向,2.7x103m/s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33****2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221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33****2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222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热门试题
在选择卫星发射场时,通常来说越靠近以下哪个区域对卫星发射越有利()
“嫦娥一号”的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哪个省?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场最佳的地点是:()。
在海南省的卫星发射场在哪个市()
我国自1984年4月8日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同步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介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在空中静止不动,则同步卫星绕地心转动一周需要 小时。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某一点相比()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覆盖整个赤道圆周至少需要()颗地球同步卫星。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覆盖整个赤道圆周至少需要( )颗地球同步卫星。
火箭发射、同步卫星发射都选在晚间7~9点,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地球同步卫星是指位于赤道上空一定高度上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卫星,它与地球转动同步,故称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主要用于电话、数据传输、传真和广播电视等项业务。当某卫星地面站向卫星发射微波(电磁波家族中的重要成员)通讯信号后,由于微波能穿透电离层,因此卫星很容易收到信号,并把它放大后发回地面。于是,卫星所覆盖的地区的卫星地面站,就能接受到此信号。在赤道上空约为36000km的高度上布设3颗同步卫星,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1)地球同步卫星在轨道运行时相对于地面是 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同步卫星通讯是利用 来传递信号的。(3)从地面发送信号到同步卫星,再由同步卫星发回地面,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约为多少?请你估算一下。(4)地球同步卫星的用途有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2020年1月5日,我国研制的发射重量最重、技术含量最高的高轨卫星——()卫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定点发射。
同步卫星通信是指在地球赤道上空约()km的太空中围绕地球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通信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分为同步轨道静止卫星、()和极地轨道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分为同步轨道静止卫星、()和极地轨道同步卫星
2019 年 12 月 20 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搭载()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冲上云霄。
火箭发射、同步卫星发射都选在晚间7点到9点,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与地球自转同步,相当于地球上的一座()的高塔。
目前我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在()卫星发射中心进行。
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卫星发射中心是( ),它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2014年5月24日,日本在鹿儿岛县种子岛航天发射场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ALOS-2)号卫星,该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4天。下列有关该颗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