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2004年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是()s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69****3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565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69****3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566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人们对印度洋发生大地震的警惕性很高()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仅次于智利9.5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成为史上第二强震级海啸位于()。 人们对印度洋发生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由9级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给许多东南亚国家带来了灭顶之灾,其中,哪个国家遭受的破坏最大() 2004年年末,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大地震,并引发世纪大海啸,带来了空前灾难。但这次海啸受灾的几个国家几乎没有任何预警系统。人们对地震和海啸预测的缺失说明了()。 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地震,这次地震激起了大海啸,海啸横跨太平洋,袭击日本和中国台湾,造成全球性灾害 在全球有热带气旋发生的海域有_①南印度洋;②南太平洋西部;③北大西洋;④北太平洋;⑤南大西洋;⑥北印度洋() ( )连接东亚、南亚、东南亚三大次区域,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海域 新华网东京3月12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11日下午发生里氏8.8级的巨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几乎袭击了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专家认为,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海岭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脊附近。 海岭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脊附近() 夏季,印度洋赤道逆流消失,整个北印度洋直到5ºS表层海流均为()。 夏季,印度洋赤道逆流消失,整个北印度洋直到5ºS表层海流均为()。 夏季,印度洋赤道逆流消失,整个北印度洋直到5°S表层海流均为流 夏季,印度洋()不存在。Ⅰ.索马里海流;Ⅱ.北印度洋的东北流;Ⅲ.北赤道海流;Ⅳ.南赤道海流;Ⅴ.北印度洋的西南流;Ⅵ.赤道逆流。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冬季北印度洋盛行()。 怒江最终流入(印度洋)() 印度洋的洋流有什么独特性?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生过大型地震,并引发许多次生灾害。下列地区发生地震后最不容易引发大海啸的是()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