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医卫类
>
内科主治
>
患者女,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d”来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血糖44.2mmol/L。疑为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血钠162 mmol/L,适宜的治疗是()
单选题
患者女,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d”来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血糖44.2mmol/L。疑为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血钠162 mmol/L,适宜的治疗是()
A. 快速静脉滴注大量低渗性氯化钠溶液
B. 静脉滴注大量等渗氯化钠溶液
C. 等渗氯化钠溶液+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D. 低渗氯化钠溶液+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E. 低渗氯化钠溶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56****9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35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56****9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359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热门试题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女性,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血糖44.2mmol/L,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性昏迷。如病人血钠为162mmol/L,下述哪个治疗是适宜的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女性,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血糖44.2mmol/L,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性昏迷。拟用公式计算病人渗透压,应进一步检查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女性,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血糖44.2mmol/L,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性昏迷。如病人血钠为162mmol/L,下述哪个治疗是适宜的
病人,男,68岁,因“腰部疼痛伴肉眼血尿2天”来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腹部CT:肾占位。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错误的是
女性,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血糖44. 2mmol/L,疑高血糖高渗状态。 拟用公式计算病人有效渗透压,应进一步检查
女性,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血糖44.2mmol/L,疑高血糖高渗状态。 拟用公式计算病人有效渗透压,应进一步检查()。
女性,68岁。发热、腹泻5天,伴意识障碍4小时,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多年,未系统治疗。请针对该案例,说明问诊内容与技巧。
患者女,31岁,因“间断肉眼血尿1年,再发2d”来诊。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女性,65岁,发热、腹泻4天,伴意识障碍3h,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年,未系统治疗 。
患者女,43岁,因“双下肢感觉减退,呈袜子样分布2年”来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诊断:多发性神经病。关于该患者的护理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女,80岁。持续胸痛6小时来诊,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心电图示V
简要病史:女性,65岁,发热、腹泻4天,伴意识障碍3h,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年,未系统治疗。
患者男,20岁,患1型糖尿病。2d来出现恶心、面部潮红、呼吸深快,渐发生意识模糊以至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碳酸氢钠应用指征是()
患者男,24岁,因“发热4d,皮疹2d”来诊。诊断:麻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
女,76岁。持续性胸痛6小时来诊,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心电图示V
患者女,52岁,因“腹泻1年”来诊。患者糖尿病病史8年余,近1年反复出现腹泻,粪溏软,或呈水样,腹痛不明显。粪常规:正常。消化道彩超:未见异常。 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该患者糖尿病足属于()。
患者男,12岁,因“高热伴头痛2d,意识障碍12h”来诊。查体:T40℃,P110次/min;呼之不应,瞳孔不等大,潮式呼吸。
患者,女,56岁,既往有糖尿病史10余年,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患者的呼吸气味是( )
患者女,56岁,既往有糖尿病史10余年,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患者的呼吸气味是
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头晕、头痛2年”来诊,既往多次测量血压均高于180/110mmHg,未行正规治疗,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85/110mmHg,心率75次/分,心音有力。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