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挠度测点,加载前读数为2.35mm,加载后读数为8.25mm,卸载后读数为3.12mm,则残余挠度为()。

A. 0.77mm
B. 5.90mm
C. 5.13mm
D. 2.95mm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59****2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862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59****2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862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现有一零点读数为-0.010 mm的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物体长度时仪器读数为12.930 mm,则测量结果应为;如果用零点读数为0.010mm的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待测物体,则测量读数值应为 桥梁荷载试验加载稳定时间要求相对读数差满足() 采用千分表应变装置测量混凝土柱(截面400mm*400mm)应变,对称两面各布置1个千分表应变装置,标距均为200mm,初读数分别为12、15,加载或卸载后读数分别为26、35,已知混凝土弹性模量为25GPa,计算该柱加载或卸载的轴力为kN() 后视读数2.317米,前视读数1.762米,视线高106.573米,测点K0+040的中视读数1.20米,那么此测点的高程是()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引测点引入场内M点高程:从A点引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0m;现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 )m。 A点高程40.150m, 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引测点引入场内M点高程:点A引 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0m;现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读数1. 10m,前视 读数应为()m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一个测回引入场内M点高程从A点引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m。现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频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m。 测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或间视读数。 测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或间视读数。 利用手持式引伸仪量测构件应变时,标距为100mm,构件加载前后位移计读数差为3mm,则构件产生的应变值为()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值,终止加载条件是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值,终止加载条件是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A点引测M点高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m。再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 )m。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A点引测M点高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M。再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频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M。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A点引测M点高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M。再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频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M。 全部荷载加完后或停止加载工作后应一次性卸载,测读数据,观察并记录构件表面变形情况() A 点高程 40.150m,B 点高程 41.220m。施工单位测量场内 M 点高程: 从 A 点引测, 前视读数 1.10m,后视读数 1.4m: 现从 B 点校核 M 点高程, 后视读数 1.10m, 前视读数应为() m。 具有前后读数的临时立尺点称为(),其作用是传递高程。 已知推拉窗主要受力杆件二端测点间距550mm,各测点在预备加压后的稳定初始读数值a0、b0(中间测点)、c0分别为0.10mm、0.20mm、0.14mm,某级检测压力差作用过程中的稳定读数值a、b(中间测点)、c分别为0.80mm、12.22mm、0.84mm。杆件中间测点的面法线挠度计算值正确的是() 千分尺读数时应先取下,再锁紧,然后读数。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