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阕词的作者是谁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84****5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129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84****5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129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br/>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r/>(1)这首词是怎样围绕明月抒写作者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的 <br/>(2)这首词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br />水调歌头<br />苏轼<br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br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br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r />(1)下列对这首词的 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明月几时有,()。宋·苏轼《词·水调歌头》 “把酒问青天“的上一句诗是() “把酒问青天”的“问”字关合的句子有 (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怀念的对象是(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怀念的对象是()。   苏轼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主体艺术风格是() 明月几时有   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不知天上宫阙,()?(苏轼《水调歌头》) 不知天上宫阙,()?(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词开豪迈一派,名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水 调 歌 头苏 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词的上片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分别 是“我欲”“ ()”“ () ”。(2)本词作为一首中秋词,词人是如何以“月”贯串全篇的?(3)“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是如何以月为线索贯串全词的? 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简析苏轼词的风格特点 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如李白(701—762)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1037—1101)的《水调歌头》写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