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性评析。
  甲:教师安排7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通读第一二章,正音释义;第二节课通读第三章至结束,正音释义;第三节课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节课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节课分析其余章节;第六节课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第七节课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教学要点。
  乙:教师安排4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评;第二节课前后四人为一组,形成10个表演小组,讨论确定表演内容、组内分工、彩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第三、四节课课堂表演,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各组表演时间为5~8分钟;每节课结束前5~8分钟进行课堂自由评论,教师适当点拨;最后评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创意等大奖;最后每人以《观×××组表演“XXX”片断》为副标题的艺术小评论。
  问题:
  (1)指出两种教学处理的各自特点。
  (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改的理念出发比较这两种教学处理的优劣。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53****8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748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53****8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7482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阿Q正传》中阿Q的最后结局是() 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阿Q正传》是怎样表现阿Q形象的一般特征的? 鲁迅:阿Q正传 《阿Q正传》选自() 鲁迅在《阿Q正传》中是怎样“写出一个现代的、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请分析阿Q形象特点。 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 )。 请对《标志设计》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阿Q正传》的写作背景是( ) 小说《阿Q正传》中被阿Q称为“假洋鬼子”的人物是 吴老师对《黑白撕贴画》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该课教学目标的是( )。 《阿Q正传》中阿Q的最后结局是怎么样的() 张老师在《有“想法”的现代媒体艺术》一课教学时,请学生对具有实验性质的媒体艺术进行辩论。对该教学活动较为合适的评价是( )。 张老师在《有“想法”的现代媒体艺术》一课教学时,请学生对具有实验性质的媒体艺术进行辩论。对该教学活动较为合适的评价是( )。 谈谈《阿Q正传》的接受史。 《阿Q正传》中的阿Q的精神特征可以被概括为: 分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生活的村庄叫什么() 《阿Q正传》塑造了贫苦农民阿Q这个不朽的典型,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