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位移测点,加载前读数为2.1mm,加载达到稳定时读数为10.8mm,卸载后到稳定时读数为3.2mm,则其残余位移为()

A. 1.1mm
B. 3.2mm
C. 5.5mm
D. 2.1mm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02****2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019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02****2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019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现有一零点读数为-0.010 mm的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物体长度时仪器读数为12.930 mm,则测量结果应为;如果用零点读数为0.010mm的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待测物体,则测量读数值应为 隧道周边位移量测,确定初读数时要求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mm 隧道周边位移量测,确定初读数时要求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mm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变形、受力状态的检测。(3)拱顶沉降测量,基点设置于稳定的衬砌边墙,前一次后视点读数1114mm,前视点读数1126mm;当次后视点读数1116mm,前视点读数1125mm时,则拱顶位移值为() 后视读数2.317米,前视读数1.762米,视线高106.573米,测点K0+040的中视读数1.20米,那么此测点的高程是() 标距20cm的千分表引伸计,加载前、后读数分别为0.255mm、0.275mm,其实测应变为()。 标距20cm的千分表引伸计,加载前、后读数分别为0.255mm、0.275mm,其实测应变为()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引测点引入场内M点高程:从A点引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0m;现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 )m。 A点高程40.150m, 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引测点引入场内M点高程:点A引 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0m;现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读数1. 10m,前视 读数应为()m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变形、受力状态的检测。3)拱顶沉降测量,几点设置于稳定的衬砌边墙,前一次后视点读数1114mm,前视点读数1126mm;当次后视点读数1116mm,前视点读数1125mm,则拱顶位移值为()。(2017检师真题) 测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或间视读数。 测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或间视读数。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一个测回引入场内M点高程从A点引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m。现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频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m。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A点引测M点高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M。再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频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M。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A点引测M点高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M。再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频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M。 A点高程40.150m,B点高程41.220m,施工单位从A点引测M点高程,前视读数1.10m,后视读数1.4m。再从B点校核M点高程,后视读数1.10m,前视读数应为( )m。 惯性力加载有两种加载方式: 初始位移加载法与初加速度加载法() 全部荷载加完后或停止加载工作后应一次性卸载,测读数据,观察并记录构件表面变形情况() A 点高程 40.150m,B 点高程 41.220m。施工单位测量场内 M 点高程: 从 A 点引测, 前视读数 1.10m,后视读数 1.4m: 现从 B 点校核 M 点高程, 后视读数 1.10m, 前视读数应为() m。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量测,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述问题:该隧道拱顶量测点的位移方向是()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