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 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 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 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 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66****2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18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66****2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18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商代甲骨文中记载了“商汤灭夏”的事迹 甲骨文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都有,转注字已萌芽,假借字也很普遍。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汉字的正式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开始的(如图11)。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表明() 商代的甲骨文是从我国已知最早成熟的文字体系。 中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已经使用十进位制。( ) 甲骨文中与“船”有关的字有()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王”字,都是从钺演变而来的象形字。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等多种农作物的字样,能看出当时已实行分类栽种。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協田”的卜辞。“協”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 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 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 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我国古代出现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是在 见于古代文献和甲骨文的商朝死刑主要有() 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六十甲子表() “京”和“向”字在甲骨文中的本义属于(  )的范畴。 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从考古所见材料来推测,商代人们日常书写应该也是用甲骨文。 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从考古所见材料来推测,商代人们日常书写应该也是用甲骨文() 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从考古所见材料来推测,商代人们日常书写应该也是用甲骨文。 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研究者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艺”字在甲骨文中是人在种植的象形,原本写作() 王国维等人认为甲骨文中“皇帝”的“帝”字最初意为() 王国维等人认为甲骨文中“皇帝”的“帝”字最初意为()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