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斯密说追求自利的个人,为看不见的手指引,最后能促成并非本意追求的社会善利,以下说明“看不见的手”的语句,哪一条不合斯密的设想?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57****8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249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57****8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249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强调个体的自利行为对自己有利,但对整个社会福利有害()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什么?() 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是指() 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  )。 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表明,竞争市场的结果:()。 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表明,竞争市场的结果() 亚当·斯密主张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整市场供求。()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指的是() 提出著名观点“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亚当·斯密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市场是“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追求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在这里“看不见的手”发挥竹用的机制是( )。 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亚当·斯密() 降低环境亮度,最后看不见的颜色为() 市场经济具有“两支手”,其中看不见的手指的是()。 市场经济具有两支手,其中看不见的手指的是() 亚当?斯密认为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最后的结果是( )。 有关“看不见的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看不见的手”与“需要”相关联|“看不见的手”存在于乡土社会之中|“看不见的手”所根据的是现代社会|“看不见的手”是自觉运用理性的结果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