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吃饭》提及的古人中,被作者认为“早已明白”“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的是()。

A. 伊尹
B. 老子
C. 孔子
D. 孟子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68****9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035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68****9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035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有时候聆听音乐就仿佛是与古人交流、与作者交谈、与自己交心() 《吃饭》中,作者通过音乐和烹调的类比,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    ) 下列《吃饭》一文提到的古人中,被作者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的是    (    ) 参考文献是指在标准中被提及到的一些文件,这些文件被提及的方式是() 标准审计报告中同时提及了社会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它们分别在()中被提及。 以下人中被王熙凤害死的有( ) 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论语》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虽然在《乡党》一章里颇讲究烧菜,还未得吃道三昧,在两种和谐里,偏向音乐。譬如《中庸》讲身心修养,只说“发而中节谓之和”,养成音乐化的人格,真是听乐而不知肉味人的话。照我们的意见,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A.这段文字阐释了什么样的社会理念?B.说明这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C.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3年10月真题)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论语》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虽然在《乡党》一章里颇讲究烧菜,还未得吃道三昧,在两种和谐里,偏向音乐。譬如《中庸》讲身心修养,只说“发而中节谓之和”,养成音乐化的人格,真是听乐而不知肉味人的话。照我们的意见,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1)这段文字阐释了什么样的社会理念?(2)说明这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3)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唐代诗人中被誉为“诗豪”的是()。 唐代诗人中被誉为“诗圣”的是()。 唐代诗人中被誉为“诗仙”的是()。 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下列诗人中被称为“才秀人微”的是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 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 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 给晕倒的人掐人中的道理在于什么() 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诗人? 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鬼的是()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