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时如发现乙状结肠已发生转移,且无法将肿瘤剥离时,以下措施哪项较为合适 材料
女性,62岁。绝经l0年,纳差、下腹胀半年,伴体重减轻。体格检查:腹水征(+),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盆腔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后位可触及一约7cm×8cm大小之不规则包块,与子宫界限不清,活动差。血CAl25970U/mL钡灌肠显示乙状结肠呈外压性狭窄。
A3A4型(医学类共用题干-单选)

手术治疗时如发现乙状结肠已发生转移,且无法将肿瘤剥离时,以下措施哪项较为合适

A. 应进行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B. 进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及乙状结肠造瘘术
C. 无需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D. 仅进行活检,停止手术
E. 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乙状结肠转移瘤暂不处理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04****1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209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04****1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209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男性,75岁。因肠梗阻4天手术探查,术中发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直径约3cm肿瘤,尚活动,近端结肠扩张、水肿。合理的手术方式是() 男性,73岁。因肠梗阻4天手术探查,术中发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直径约3cm肿瘤,尚活动,近端结肠扩张、水肿。合理的手术方式是(  )。 检查乙状结肠肿瘤,哪些不是最佳方法() 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治疗时采取( )。 乙状结肠癌的手术方式为( ) 乙状结肠息肉,蒂短,手术方式宜选择() 乙状结肠远端手术应采用什么卧位() 乙状结肠息肉,蒂短,手术方式宜选择 乙状结肠息肉,蒂短,手术方式宜选择 胃癌病人在手术探查时发现肿瘤已转移至盆腔,此种转移属于 胃癌病人在手术探查时发现肿瘤已转移至盆腔,此种转移属于 手术中并未发现有肿瘤转移病灶,手术后还应该进行的治疗,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术中确诊为乙状结肠破裂,最佳手术方式是 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入镜多长时可见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部位:() 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发现肠黏膜遍布无蒂息肉,但未发现骨骼及其他软组织肿瘤,该实习生的诊断为() 男性,52岁。大便带血1周,肠镜确诊乙状结肠癌,CT发现肝右后叶4cm大小孤立转移灶,治疗选择(). 男性,52岁。大便带血1周,肠镜确诊乙状结肠癌,CT发现肝右后叶4cm大小孤立转移灶,治疗选择() 结肠憩室只发生于乙状结肠,不发生于其他部位。 直肠、乙状结肠有病变时,除哪些情况外,可以行乙状结肠镜检查() 盲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的恶性肿瘤,如无远处转移者,应行(),如已有远处转移,但全身情况尚佳,可考虑行()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