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
单选题
“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军机处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68****8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336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68****8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337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热门试题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唐六典》记载:“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是()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译题:故凡遇驳正之处,每多不讳,诚知非雅。第以人心积习既久,论以传讹,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将终无救正日矣。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语译题:故凡遇驳正之处,每多不讳,诚知非雅。第以人心积习既久,论以传讹,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将终无救正日矣。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了教学应该()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意味着教学中应注重()。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主要说明了教学中( )的意义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中的"条"()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中的“条”()
你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看法?
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学意义。
对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翻译: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在“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中,“条”之义为()
你对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有什么理解?
你对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有什么理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教学应高度重视()
据《素问·咳论》篇"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的论述,冬季肺受邪而病,是从何脏传来()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