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某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2008年3月5日购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出租。该建筑物的成本为4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8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单选题
某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2008年3月5日购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出租。该建筑物的成本为4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8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 28
B. 21
C. 23.33
D. 22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62****5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5673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62****5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5674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热门试题
(2012年)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转为成本计量模式。( )
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为
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说法正确的是( )。 Ⅰ.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有证据表明,当企业首次取得某项投资性房地产时,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不能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直至处置,并且假设无残值 Ⅱ.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即使有证据表明,企业首次取得某项投资性房地产时,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该企业仍应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Ⅲ.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Ⅳ.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应按照取得价款与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确认营业外收支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转换为成本模式。( )
某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2008年1月末购入一幢建筑物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并于当期出租,该建筑物的成本为9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09年该投资性房地产应计提的折旧额是()
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确认减值损失|B.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计提折旧|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假如按照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2012年1月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还可以转为成本模式。()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允许再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且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按期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应计
企业对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其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某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2008年1月购入一幢建筑物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并于当期出租,该建筑物的成本为9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09年该投资性房地产应计提的折旧额是()万元。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转为成本计量模式。
若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若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若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某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下列各项中,关于该企业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