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美国科学家利用量子纠缠现象新设计出一种原子钟,如果运行约140亿年(大约是当前宇宙的年龄),该原子钟可将时间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内。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解释说,量子纠缠有助于减少测量原子钟用来保持时间的原子振荡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原子钟通过与激光一样的方法来测量原子云的规则振荡,这是科学家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最稳定的周期性事件。理想情况下,人们将能够使用单个原子的运动。然而,在原子尺度上,量子力学的奇异规则开始起作用。测量受制于概率,必须将概率取平均才能得出可靠的数据。当增加原子数时,所有这些原子给出的平均值将产生具有正确值的东西。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 原子钟测量原子云的方式与激光无异
B. 人们能够使用单个原子的运动只是想象
C. 增加原子数会影响测量正确值
D. 原子钟向我们展示了量子纠缠现象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38****5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1362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38****5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136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美国科学家、社会学家齐曼提出“无私利性”规范。 美国科学家在某项研究中称 .时长这一诊断的是() 美国科学家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是最早提出?的人() 印度裔美国科学家科拉纳提出的观点包括:() 不可知论最早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 哪一年美国科学家获得电脑芯片的专利权?() 信息论的主要奠基人是美国科学家。(5772)() 美国科学家劳丹曾把科学问题划分为()两大类 所谓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号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与经典通信方式相比更具有安全性。()   “美国科学家使这个概念成了商业现实”中这个“概念”指的是( )。 避雷针的作用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现的.是吗() [2018]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实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制造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 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实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制造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 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  )。 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  )。 量子卫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的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量子信号通过()携带 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  )。[2018年真题] “美国科学家使这个重要概念成了商业现实”中“这个重要概念”指的是 1983年,美国科学家查克·赫尔(ChuckHull)发明了()3D打印技术。 原子的轨道量子化模型是由下面哪位科学家提出来的?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