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这反映出陈独秀()

A. 对辛亥革命的深刻反思
B. 对救国道路的积极探索
C. 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政策
D. 呼吁中国进行制度变革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40****4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887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40****4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887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留侯论》一文中没有用到的论证方法是: 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杜亚泉在《精神救国论》一文中,大力批判当时盛行的进化论。 毛泽东与1955年12月在《严重的教训》一文中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冯友兰在《论风流》一文中认为“真风流”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涉及经济问题的有() 66.1912年,法国殖民地占非洲全部殖民地面积的35.6%。() 57.1912年,法国殖民地占非洲全部殖民地面积的35.6%。() 一文中首次提出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 )的最高形式 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试说明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是怎样阐释治学的目的的? 《论快乐》一文驳斥了这样的观点,即把快乐分成( ) 如何理解各殖民宗主国在殖民地实行不同的殖民政策? 《马伶传》一文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这里“昆山”使用的修辞格是( ) ()在《论党》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都江堰》一文中说:“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的魅力”指的是()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