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

A. 铁
B. 青铜
C. 黄金
D. 钢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95****2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73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95****2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73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热门试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宦,焉,请,遗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我无而诈,而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下列属于《左传・隐公三年》中提到的“六顺”的是()。 《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参”的用法特点是:()。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一税制改革()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皋陶指() 器以藏礼—《左传成公二年》明贵贱,辨等列—《左传隐公五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以上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记载晏婴杀了崔杼()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一税制改革() “器以藏礼”—《左传•成公二年》“明贵贱,辨等列”—《左传•隐公五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以上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 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左传》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载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购买搜题卡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