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学历类
>
高职单招
>
历史
>
东汉末年,一些门阀世族左右了乡闾舆论,使察举制滋生出种种腐败现象,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员兼任原籍地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处于本州、郡、县贤才异能之士,供吏部选官参考。据此可知,曹魏时的选官()
单选题
东汉末年,一些门阀世族左右了乡闾舆论,使察举制滋生出种种腐败现象,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员兼任原籍地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处于本州、郡、县贤才异能之士,供吏部选官参考。据此可知,曹魏时的选官()
A. 有助于抑制门阀世族势力扩张
B. 放弃了注重才德的作法
C. 改变了察举制封闭推荐的体制
D. 壮大了地方分裂的力量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78****7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336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78****7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3366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热门试题
察举制确立于()
察举制曾是科举考试之前的一种选用人才方式()
两汉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汉武帝以后,除了贤良文学这一察举科目外,察举增加的新科目有()()()()。
察举制的教育功能。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于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察举制主要看什么()。
东汉时候,私学非常普及,其根本原因就是察举制度()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一种自上而下的筛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汉代察举制的主要科目有()
察举制的正式建立是在()。
我国从()时期开始推行察举制。()
察举制的最终确立是在()
我国从()时期开始推行察举制。()
()选过制度实行的是察举制
察举制是在()时期确定的。
东汉末年,州变为行政区,形成州、郡两级制。()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聚题库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