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助听器验配师每日一练《二级》5月9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40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2025年助听器验配师每日一练《二级》5月9日专为备考2025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游戏测听的适用年龄段为:

    A0~6个月

    B6个月~2.5岁

    C2.5岁~5岁

    D6岁以上

    E7岁以上

  • 2. 在助听器主要技术参数中,()是在参考增益点测试时获得的助听器电源消耗的指标,由助听器生产厂家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同时应给出助听器的静态电流及动态电流的极限值。

    A饱和声压级

    B满挡声增益

    C等效输入噪声级

    D谐波失真

    E额定电源电流消耗

  • 3. 在韵母识别的4个分组中,()是汉语言的特点之一,也是听觉识别的难点之一,应作为韵母识别评估中最后的选择材料。

    A同一结构、不同开口

    B不同结构、相同开口

    C相同结构、相同开口

    D不同结构、不同开口

    E前鼻音与后鼻音

  • 4. 2001年研发了听觉言语评估计算机导航系统,该系统词表完全以图画形式出现,评估过程当被试儿童注意力不专注时可启动动画鼓励,整个测试在被试儿童游戏中完成。下列选项中,其步骤排列正确的是()。①进入词表列表页面,确认选择性听取项目。②进入言语信号声音量校准状态,将声级计放置在参考测试点位置,分别对左右扬声器校准。③输入被试者一般信息,建立评估档案。④进行词表及参数设置。⑤进入听觉评估界面选择功能评估。⑥进入选择性听取词表列表,依据测试目的确认选择双音节识别词表或短句识别词表。⑦存储或打印测试结果。⑧开始测试。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B⑧②③④⑤⑥①⑦

    C③⑤②①⑥④⑧⑦

    D⑤②①④③⑥⑦⑧

    E⑤②⑥③①⑧④⑦

  • 5. t-ABR的反应波由()及其随后的负波构成。

    A波Ⅰ

    B波Ⅱ

    C波Ⅲ

    D波Ⅳ

    E波V

  •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助听器最大声输出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当输入声压级≥90dB时,输出的声压级不再相应增大,此时的输出为最大声输出

    BUCL是调试最大声输出参数是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C最适响度级是指听者感觉舒适,清晰、不费力的声音强度。

    D听觉动态范围是指从刚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到刚能引起不适或痛觉的最小声音强度的范围

    E重振是感音神经性聋的最明显的特征反应之一

  • 2. 以下有关反馈抑制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做反馈测试时,助听器佩戴者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配戴助听器

    B在做反馈测试时,整个测试过程应保持环境安静且助听器佩戴完好

    C在调整界面上点击“反馈抑制管理”图标或在特点选项中选择“反馈抑制管理”,可启动该功能

    D有些助听器在开启该功能后就能自动开始测试,而有些助听器则需要点选“开始测试”

    E在助听器正确佩戴状态下,如果助听器有“啸叫”声,可以通过防反馈控制测试检测到产生啸叫的频率点

  • 3. 在准备助听器选配实习大纲时,实习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

    A明确职业助听器验配师的工作职责和范围

    B掌握助听器验配流程每一个环节,掌握助听器技术的有效使用和操作,掌握助听器验配后的保养和护理,了解助听器的简单现场维修

    C每次实习完毕填写实习报告表,每周小结实习心得,通过实习,学员应围绕每一个步骤,准确完成,并结合实习体会写出每一步骤的心得

    D心得要求内容丰富、选材真实、条理清晰,每篇不少于500字

    E整个实习完毕后予以总结

  • 4. 在助听器选配中期的实习带教项目中,助听器类型选择项目实习带教任务包括()。

    A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外形、功能、功率等)

    B助听器各参数调节的适应对象

    C不同听力损失所适合的助听器类型(如定制式助听器、小功率、大功率、超大功率耳背机助听器等)

    D不同年龄段听障者所适合的助听器类型(儿童、成人、老年人等)

    E不同心理需求的听障者所适合的助听器类型(如追求美观,或经济实惠,或尝试新技术,或功能多样且稳定等)

  • 5. 在助听器选配中期的实习带教项目中,听觉功能分析项目实习带教任务包括()。

    A正常耳的解剖和生理

    B中、外耳相关疾病

    C通过检耳镜观察耳道异常和病变,并分析可能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判断

    D识别各种听力图(程度、性质等)及其代表的病理意义

    E助听器验配适应证及转诊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