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8月05日

聚题库
08/05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播音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p><p>答 案:对</p><p>2、态度:就是创作者对外界刺激的估量,判断,评价?( )</p><p>答 案:对</p><p>3、表示“爱憎”感情方面的词语:挚爱,憎恨,非痛,喜悦,热望,凝望,恐惧,疲倦,冷淡,愤怒。</p><p>答 案:错</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新闻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増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p><ul><li>A:向心力</li><li>B:亲和力</li><li>C:感召力</li><li>D:影响力</li></ul><p>答 案:B</p><p>解 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强调,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这是对新闻战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切实措施。</p><p>2、新闻媒介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p><ul><li>A:生活服务</li><li>B:提供信息</li><li>C:传播文化</li><li>D:娱乐大众</li></ul><p>答 案:B</p><p>解 析:新闻媒介的功能包括:①报道新闻,提供信息;②反映舆情,引导舆论;③传授知识,普及教育;④提供服务,文化娱乐;⑤刊播广告,服务经济。其中报道新闻、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p><p>3、彩色电视采用一定波长的()光为基色。</p><ul><li>A:红、黄、绿</li><li>B:黄、绿、蓝</li><li>C:红、黄、蓝</li><li>D:红、绿、蓝</li></ul><p>答 案:D</p><p>解 析: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涂有三种不同的荧光粉,当电子束打在上面的时候,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p><ul><li>A:报道新闻</li><li>B:引导舆论</li><li>C:传授知识</li><li>D:提供娱乐</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有:①报道新闻,传播信息;②反映舆情,引导舆论;③传授知识,普及教育;④提供服务,文化娱乐;⑤刊播广告,服务经济。</p><p>2、声音合成的主要方法包括()。</p><ul><li>A:切换</li><li>B:淡入淡出</li><li>C:叠加</li><li>D:混播</li><li>E:剪辑</li></ul><p>答 案:ABD</p><p>3、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p><ul><li>A: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li><li>B:社会对新闻信息的客观需求</li><li>C: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进步能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的物质手段</li><li>D:客观世界的变动</li><li>E:人类的生存与发展</li></ul><p>答 案:BC</p><p>解 析: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①社会对新闻信息的客观需求;②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进步能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的物质手段。两者都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生产的发展、产品的交换,使人们的联系和交往进一步密切起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传播的内容逐渐丰富充实,传播的范围日益扩大。</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何种舆论监督是建设性的,何种是破坏性的?</p><p>答 案:(1)建设性的舆论监督①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br />②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br />③注意监督的科学性。适时、适量、适宜。<br />④正确判断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全面认识,平衡报道。<br />(2)破坏性的舆论监督<br />①不能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br />②不能从大局出发,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为了别的目的,或图一时之快,给党和政府的工作添乱。<br />③在报道中不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为追求轰动效应片面夸大消息事实。</p><p>2、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p><p>答 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广播电视媒体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原因如下:<br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br />党的新闻传播事业要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br />(2)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因此,要遵循新闻工作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视经济规律的作用,逐步改善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br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br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p><p>3、有人认为,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要求和思想原则,难以同新闻价值的取向贯通,你怎么看?</p><p>答 案: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新闻价值具有客观性和综合性两个特点。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寓于事实本身,不因主观需要而增减;综合性指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所反映出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约。因此,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它的构成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而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来指导新闻采访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把握和理解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p><p>答 案: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应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1)重视建设性监督。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2)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舆论监督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br />(3)遵纪守法。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p><p>2、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p><p>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br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br />(2)“三深入”原则<br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br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br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br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p><p>3、如何把握新闻工作的时度效?</p><p>答 案: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是党委政府满足公众知情权、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是把脉舆论动态、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应当遵循的根本要求。为什么要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闻舆论规律的精炼概括和高度总结,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br />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是前提,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强调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压制谣言与错误观点传播,赢得话语主动权。度是关键,要根据事件的背景成因、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全面地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节奏、尺度和力度,防止舆论引导冷热失度、褒贬失当、急缓失衡、错位失焦。效是目标,讲求传播策略,注重引导艺术,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把追求效果、凝聚共识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r />(1)抓住时<br />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就可以赢得舆论引导的先机。抓住时,就是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br />①注重时效<br />时效性是衡量新闻的决定性标志。新闻媒体在新闻发生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对重大事件迅速发声,对突发事件及时反应,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br />②选择时机<br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既要突出实效,也要选准适当的报道时机。在评估国际舆论态势与国内舆论走向,把握社会预期和社会心态,在事件发展与处置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善于利用机会,顺势而为、借力发力、重锤定音,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br />③把握时势<br />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一定要把握好时势。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单纯是新闻价值来取舍。有些新闻需要抢时间,有些新闻就要暂时放一放,还有一些新闻则是不发为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br />(2)掌握度<br />我们在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力度,让新闻宣传恰如其分。把握好度就是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尺度,报道新闻事实时,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br />①把握分寸实事求是<br />权威发布要全面客观、准确平衡,既不能把大事说小,也不能把小事说大。个别不是一般,一般也不是个别;局部不是全局,全局也不是局部。要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把个别现象说成普遍问题,把意外孤立事件上升为制度问题,把不该褒奖的渲染拔高,把应该贬抑的炒热放大。<br />②把握力度轻重适宜<br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br />③把握节奏动态调整<br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br />(3)注重效<br />注重效就是保证新闻宣传产生好的效果,增强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使群众爱听爱看。<br />①要学会读心术<br />舆论引导时,要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心态,要学会读心术,既要掌握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也要了解少数人的合理需求,知人知心,分类处理,该鼓劲的鼓劲,该引导的引导,该解惑的解惑,该纠偏的纠偏。<br />②要注重分众传播<br />新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要精准定位受众,从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偏好媒介习惯入手,进行信息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有效驾驭算法,创新传播策略和路径,提升分众化信息传播、信息抵达与信息接收的效果,能迅速将大众细分为不同小众,解决好对谁说、说什么的问题,以此全面提高舆论引导效果,提高新闻宣传效果。<br />③要转换话语体系<br />舆论引导最忌讳讲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正面宣传要用心用情做,让群众爱听、爱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不能停留在重复喊空洞口号的套话上,不能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背景、细节、故事既是公众想听的内容,也是传递主流价值观最好的载体,能引发公众的兴趣和思考,情感、情怀,既能与公众产生共鸣,也能与公众达成共识。<br />时度效是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要求我们把握新闻舆论规律,在新闻报道中贯穿时度效的原则。一方面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全面地观察总体舆情,善于动态地分析舆论现象,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舆论引导策略,善于系统地发现舆论,掌握背后的矛盾因素,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在纷繁复杂、各种因素交织的舆论漩涡中,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把握本质主流或趋势,盯准舆情重点,策划引导议题,整合舆论资源,统筹传播渠道,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做到有序、有力、有效引导好舆论。</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