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7月14日

聚题库
07/14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某医院<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28.html" target="_blank">社会工作者</a>小张与服务对象王某深入接触后得知,王某因不堪病痛折磨产生了自杀念头,小张应采取的做法是( )。</p><ul><li>A:根据保密原则,不向任何人透露王某的自杀想法</li><li>B:根据自决原则,不再劝说王某放弃自杀的念头</li><li>C:立即通知王菜的家属和主治医生,做好防范措施</li><li>D:暗示王某的家属和主治医生王某有异常情况要加以关注</li></ul><p>答 案:C</p><p>2、在我国,由于“三农”问题仍相当严重,农村发展已不完全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农村反贫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社会工作介入,发挥其重要作用,这属于()领域的社会工作。</p><ul><li>A:城乡社区发展</li><li>B:医疗社会工作</li><li>C:企业社会工作</li><li>D:就业服务</li></ul><p>答 案:A</p><p>解 析: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反贫困和新农村建设中,是社会工作者与经济学家、发展规划专家等一道,并同当地政府、居民一起从事经济发展、教育和卫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这就是农村社区发展,因此属于城乡社区发展的社会工作领域。</p><p>3、关于反实证主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ul><li>A:强调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li><li>B:认为社会研究方法应该着重分析社会整体的因素</li><li>C:赞成在社会科学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概括性规律方法</li><li>D:注重社会现象的发生、变化过程和人的意识过程</li></ul><p>答 案:C</p><p>解 析: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1)强调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2)认为社会研究方法应该着重于分析社会整体的因素,找出它的成分,说明整体与成分的关系。(3)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方法是以描述性的历史方法说明社会现象,反对在社会科学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概括性规律方法。(4)认为研究主体的认识能力是主要的认识方法,而实证主义的所谓客观事实是由主体的认识能力产生的,社会科学知识是主观的和相对的。(5)注重社会现象的发生、变化过程和人的意识过程,重视研究互动以及现实社会环境中意义的产生过程;注意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理解是否发生以及如何发生,致力于解释社会现象如何发生、为何发生及如何产生影响,而不谋求概括出一般科学规律,等等。</p><p>4、李女士在丈夫陪同下向社会工作者小杨求助,会谈后,小杨发现李女士具有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但从机构的服务范围来看,无法向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小杨想把李女士转介给其他专业机构。在转介前,小杨首先要征得()  </p><ul><li>A:李女士丈夫同意</li><li>B:机构同意</li><li>C:李女士自己同意</li><li>D:督导同意</li></ul><p>答 案:C</p><p>解 析:在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时,社会工作者还有一项工作任务:对于那些立即需要帮助而本机构或者社会工作者无法给予及时必要帮助的服务对象提供转介服务,即通过一些必要的手续把服务对象介绍给其他能够给予及时必要帮助的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社会工作者。对于服务对象来说,寻求服务机构的帮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的伤害,在转介之前需要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C对,并且说明转介的理由。通常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允许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一是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二是服务对象生活在本机构的服务区域之外。</p><p>5、,社会工作行政定义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一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二是积累经验,以建议修订社会政策。这个想法的提出者是(  )。</p><ul><li>A:基德尼夫</li><li>B:弗洛伊德</li><li>C:勒温</li><li>D:加内达</li></ul><p>答 案:A</p><p>解 析:基德尼夫认为,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一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二是积累经验,以建议修订社会政策。</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  )。</p><ul><li>A:技术能力</li><li>B:文化能力</li><li>C:良好的心理素质</li><li>D:持续学习的能力</li><li>E: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社会工作是实务型的工作,它的实质是以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联结起来,通过相互配合与努力,改变服务对象的困境状态。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以下几种能力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1)技术能力;(2)文化能力;(3)心理素质;(4)持续学习能力。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理解社会工作者的各项能力及其重要性。</p><p>2、小天刚参加工作时,在工作方式、同事关系、生活节奏等方面都倍感压力,不知所措。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咨询和调整,她慢慢适应并工作出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小天的经历反映出人类行为的(  )特点</p><ul><li>A:适应性</li><li>B:多样性</li><li>C:可控性</li><li>D:确定性</li><li>E:实用性</li></ul><p>答 案:AC</p><p>解 析:人类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小天由开始的倍感压力不知所措,到后来经过学习和调整,慢慢胜任工作,体现了人类行为的适应性和可控性。</p><p>3、划分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 )。</p><ul><li>A:当地风俗与习惯</li><li>B: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li><li>C:个体主观体验</li><li>D:统计学标准</li><li>E:行为适应性标准</li></ul><p>答 案:BCDE</p><p>解 析: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①个体主观体验。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某种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标准。②统计学标准。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行为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③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如果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行为,否则就被视为有偏差的行为。④行为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反之就是偏差行为。题中,可用社会规范与价值和行为适应性标准来判断小涛的行为属于偏差行为。</p><p>4、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权具体包括(  )内容。</p><ul><li>A: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险补贴</li><li>B:对残疾人的社会救助</li><li>C: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li><li>D:对残疾人的公共服务</li><li>E:对“三无”残疾人的供养</li></ul><p>答 案:ABDE</p><p>解 析: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无”残疾人供养;残疾人公共服务。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权,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理解这四个方面的内容。</p><p>5、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p><ul><li>A:为丧偶老人介绍新的配偶</li><li>B: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应对</li><li>C:贫困老人的救助及福利</li><li>D:独居老人的家庭服务</li><li>E:老人的心理健康</li></ul><p>答 案:BCDE</p><p>解 析: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内容包括①贫困老人的救助及福利;②独居老人的家庭服务;③老人的医疗保健服务;④离退休老人对社会生活的应对;⑤老人的心理健康;⑥老人丧偶后的生活适应等。另外,老人发展服务、老人社会参与也是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