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6月04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SCL一90的统计指标主要有两项,即总分和()</p><ul><li>A:阳性项目数</li><li>B:阳性项目均分</li><li>C:阴性项目数</li><li>D:因子分</li></ul><p>答 案:D</p><p>2、个体对他人的要求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为( )。</p><ul><li>A:被动性违拗</li><li>B:被动性服从</li><li>C:主动性违拗</li><li>D:主动性服从</li></ul><p>答 案:C</p><p>解 析:主动性违拗:患者对于别人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反而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如要求患者张嘴时,患者反而把嘴闭得更紧。被动性违拗:患者对于别人的要求不做出任何反应。违拗症状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p><p>3、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反映的是人格的</p><ul><li>A:稳定性</li><li>B:独特性</li><li>C:统合性</li><li>D:功能性</li></ul><p>答 案:B</p><p>4、人际吸引的最强列的形式是( )</p><ul><li>A:亲合</li><li>B:喜欢</li><li>C:亲情</li><li>D:爱情</li></ul><p>答 案:D</p><p>解 析: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人际 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是爱情。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形式是喜欢。</p><p>5、“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动机、行为永远是相互联系的”,这是普遍联系观点中的()</p><ul><li>A:心身一体观点</li><li>B:限制性观点</li><li>C:整体性观点</li><li>D:心理、生理交互作用观点</li></ul><p>答 案:C</p><p>6、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p><ul><li>A:一切服从求助者的意愿</li><li>B:根据求助者的意见实施咨询</li><li>C:让求助者坐在咨询室的中心位置</li><li>D: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li></ul><p>答 案:D</p><p>7、在百分位常模中,应用最广的表示个体在团体所处的位置是( )<br></p><ul><li>A:百分点</li><li>B:百分等级</li><li>C:四分位数</li><li>D:十分位数</li></ul><p>答 案:B</p><p>解 析: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百 分点、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其中百分等 级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p><p>8、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p><ul><li>A:心理技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li><li>B:学习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的时候</li><li>C:心理技能开始形成之前</li><li>D:心理技能开始形成之时</li></ul><p>答 案:C</p><p>解 析: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br />这是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思想方面的问题,跟“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思想密切相关;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都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需要()</p><ul><li>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li><li>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li>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li></ul><p>答 案:AC</p><p>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p><p>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p><ul><li>A:重测信度</li><li>B:内部一致性信度</li><li>C:复本信度</li><li>D:评分者信度</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p><p>3、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p><ul><li>A:灾难症候群</li><li>B:兴奋性行为</li><li>C:破坏性行为</li><li>D:创伤后应激障碍</li></ul><p>答 案:AD</p><p>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p><p>4、非言语行为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是( )。</p><ul><li>A:避免失误</li><li>B:实现反馈</li><li>C:配合言语</li><li>D:传达情感</li></ul><p>答 案:BCD</p><p>解 析: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包括:加强言语、配合言语、实现反馈和传达情感。</p><p>5、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心理学原则包括( )。</p><ul><li>A: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原则</li><li>B: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li><li>C: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li><li>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li></ul><p>答 案:BCD</p><p>解 析:郭念锋确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p><p>6、判断求助者心理是否正常的依据包括( )。</p><ul><li>A:有自知力</li><li>B:主动求医</li><li>C:症状严重程度</li><li>D:社会功能受损</li></ul><p>答 案:AB</p><p>解 析:心理正常者有自知力,往往主动求医;心理异常者往往没有自知力,被动求医。症状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不能体现临床症状的性质,所以无法通过这两点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p><p>7、常见的标准分常模分数包括( )。</p><ul><li>A:T分数</li><li>B:标准十分</li><li>C:离差智商</li><li>D:比率智商</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常见的标准分数有T分数、标准九分、标准十分、标准二十分、离差智商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