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4月29日

聚题库
04/29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威尔尼克中枢所指的是(  )中枢。</p><ul><li>A:视觉性言语</li><li>B:言语运动</li><li>C:书写性言语</li><li>D:言语听觉</li></ul><p>答 案:D</p><p>解 析:位于顶、枕、颞叶交汇处的颞上回是言语听觉中枢,又称威尔尼克区。该区域受到损伤,患者能够听到声音,他的听觉器官还是正常的,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这种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叫作接受性失语症。 </p><p>2、一般来说,最能表现个体真实心态的身体语言是( )。</p><ul><li>A:面部表情</li><li>B:目光</li><li>C:身体运动</li><li>D:妆饰</li></ul><p>答 案:B</p><p>解 析:眼睛是非常有效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观察力敏锐的人,能从一个人的目光中看到一个人真实的心态。</p><p>3、职业道德是(  )。</p><ul><li>A:从业人员的特定行为规范</li><li>B:企业上司的指导性要求</li><li>C: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li><li>D:职业纪律方面的最低要求</li></ul><p>答 案:A</p><p>解 析: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特定行为规范。故选A。</p><p>4、需要是( )。</p><ul><li>A: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li><li>B: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li><li>D: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ul><p>答 案:D</p><p>5、关于职业,正确的说法是( )。</p><ul><li>A:职业仅仅是从业人员谋生的手段</li><li>B:职业体现了劳动者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机统一</li><li>C:职业是公司老板设置并用来获取利润的平台</li><li>D:员工胜任职业的唯一衡量标准是职业能力</li></ul><p>答 案:B</p><p>解 析:职业具有的三方面含义: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三,通过自己的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以上三点说明,职业是劳动者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机统一。◎“职业道德”指《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裎<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158.html" target="_blank">心理咨询师</a>(职业道德)》(2007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P7”指该书第7页。下文中答案处出现的“基础知识”、“三级技能”分别表示由民族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p><p>6、当态度的三种成分不协调时,占主导地位的成分是()。</p><ul><li>A:价值观</li><li>B:认知</li><li>C:行为倾向</li><li>D:情感</li></ul><p>答 案:D</p><p>解 析:态度的ABC模型: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它们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认知)、A(情感)、B(行为倾向)。一般而言,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p><p>7、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收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 )。</p><ul><li>A:适中</li><li>B:较大</li><li>C:较小</li><li>D:最大</li></ul><p>答 案:A</p><p>解 析: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态度 任何态度的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这种差异适中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p><p>8、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 )。</p><ul><li>A:表象</li><li>B:想象</li><li>C:形象思维</li><li>D:再造想象</li></ul><p>答 案:A</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需要()</p><ul><li>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li><li>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li>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li></ul><p>答 案:AC</p><p>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p><p>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p><ul><li>A:重测信度</li><li>B:内部一致性信度</li><li>C:复本信度</li><li>D:评分者信度</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p><p>3、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p><ul><li>A:灾难症候群</li><li>B:兴奋性行为</li><li>C:破坏性行为</li><li>D:创伤后应激障碍</li></ul><p>答 案:AD</p><p>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p><p>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p><ul><li>A:一生全过程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特征</li><li>B: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li><li>C: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li><li>D:研究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li></ul><p>答 案:AD</p><p>5、注意的特点包括()</p><ul><li>A:指向性</li><li>B:目的性</li><li>C:集中性</li><li>D:持久性</li></ul><p>答 案:AC</p><p>解 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有两个基本特点:1)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2)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也指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他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特点)。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p><p>6、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他认为( )。</p><ul><li>A: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li><li>B: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可以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li><li>C: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li><li>D:神经衰弱和癔病有相同的神经机制</li></ul><p>答 案:AC</p><p>解 析:]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他认为,神经衰弱和痛病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瘴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薄弱和抑制过程的优势。</p><p>7、行为疗法,又称为(  )。</p><ul><li>A:行为治疗</li><li>B:行为矫正疗法</li><li>C:行为塑造技术</li><li>D:行为渐隐技术</li></ul><p>答 案:AB</p><p>解 析:行为疗法又称为“行为矫正疗法”或“行为治疗”,是通过学习或训练矫正行为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建立新行为的常用技术包括行为塑造技术和行为渐隐技术。 </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