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三级
>精选习题
>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2月19日
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2月19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关于应对方式问卷,错误的说法是( )。</p><ul><li>A:可以反映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li><li>B:能够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li><li>C: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li><li>D: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li></ul><p>答 案:B</p><p>解 析:应对方式量表的应用价值很多,但是量表只能起到反应情况的作用,不可能会通过做测验直接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p><p>2、“随大流”是一种()现象。</p><ul><li>A:服从</li><li>B:从众</li><li>C:参照</li><li>D:模仿</li></ul><p>答 案:B</p><p>解 析: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凡事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p><p>3、古人所谓在无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个人依然能够按照道德的规划和要求做人、做事的修养境界是()。</p><ul><li>A:慎独</li><li>B:内省</li><li>C:三思</li><li>D:内敛</li></ul><p>答 案:A</p><p>解 析:为提高道德修养,从业人员尤其应注意在独立工作或独处时要具有高度的职业良心,在任何时候都能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去做,在独处中强化职业道德情感。为提高精神境界,古人特别强调要做到“慎独”。“慎”就是谨慎、警觉的意思,“独”是指没人看见、自己独处。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境界,“慎独”强调道德修养必须达到在无人监督时,仍能严格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做事。这样做不是出于勉强,也不是为了博得众人的好感或拥护,而是发自内心的要求,是自己坚定的道德信念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p><p>4、假如你喜欢某歌星,他在当地演出时你逢场必到。最近,他因为虚假广告、施暴等一系列行为而广受社会批评。过几天,他又要举办个人演唱会,你会()</p><ul><li>A:一如既往地支持他</li><li>B:继续支持他,希望他改正</li><li>C:喜欢他的歌,但不认同他的为人</li><li>D:不会再喜欢这样的人</li></ul><p>答 案:C</p><p>5、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 )常常进一步发展为被害妄想。<br></p><ul><li>A:虚无妄想</li><li>B:妄想心境</li><li>C:妄想知觉</li><li>D:自罪妄想</li></ul><p>答 案:B</p><p>解 析:妄想心境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常常进一步发展为被害妄想。</p><p>6、“我对丈夫忠诚,丈夫也必须对我忠诚”,这种观点背后的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p><ul><li>A:绝对化要求</li><li>B:过分概括化</li><li>C:夸大或缩小</li><li>D:糟糕至极</li></ul><p>答 案:A</p><p>7、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叫( )理论。</p><ul><li>A:控制点</li><li>B:三维</li><li>C:可控性</li><li>D:平衡</li></ul><p>答 案:A</p><p>解 析: 此题暂无解析</p><p>8、一位受测者在EPQ的N量表上的T分为60分,则其情绪特点为( )。</p><ul><li>A:典型情绪稳定</li><li>B:典型情绪不稳定</li><li>C:倾向情绪稳定</li><li>D:倾向情绪不稳定</li></ul><p>答 案:D</p><p>解 析:艾森克人格问卷各量表的T分在43. 3 7分之间为中间型,各量表的T分在38. 5 -43.3分或56. 7-61.5分之间为倾向型,而T分在38. 5分以下或61. 5分以上为典型型。N代表神经质,小于50代表情绪稳定,大于50代表情绪不稳定。</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p><ul><li>A:灾难症候群</li><li>B:兴奋性行为</li><li>C:破坏性行为</li><li>D:创伤后应激障碍</li></ul><p>答 案:AD</p><p>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p><p>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p><ul><li>A:重测信度</li><li>B:内部一致性信度</li><li>C:复本信度</li><li>D:评分者信度</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p><p>3、需要()</p><ul><li>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li><li>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li>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li></ul><p>答 案:AC</p><p>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p><p>4、幼儿及弱智者在进行CRT测验时,如果C单元连续三题不通过,正确的做法包括()。</p><ul><li>A:停止该单元</li><li>B:继续该单元</li><li>C:停止整个测验</li><li>D:继续下一单元</li></ul><p>答 案:AC</p><p>解 析:幼儿及弱智者在进行CRT测验时,当进行到C、D、E三单元时,每单元如连续3题不通过,则该单元不再往下进行。停止整个测验,未测项目都按不通过计。但A、AB、B三单元不管做对多少都必须做完。</p><p>5、心理不健康的分类有()。</p><ul><li>A:一般心理问题</li><li>B:严重心理问题</li><li>C:可疑神经症</li><li>D:神经症</li></ul><p>答 案:ABC</p><p>解 析:个体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两类;神经症属于心理不正常范畴,心理正常又分为两种状态: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有三种情况: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可疑神经症。</p><p>6、关于作为职业道德规范的“节约”,理解正确的是()。</p><ul><li>A:任何人、事、物形成浪费的,均属于不道德行为</li><li>B:小气、吝啬与节约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li><li>C:时代发展对节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是节约的时代表征性</li><li>D:价值差异性并不否定节约的社会规定性要求</li></ul><p>答 案:ACD</p><p>解 析:从道德层面上来看,浪费为社会道德所不容,即使浪费的是个人钱财。节约就是吝啬、小气、怕花钱,这是极大的误解。节约具有时代表征性、社会规定性和价值差异性。</p><p>7、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p><ul><li>A: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li><li>B:能够引起中等强度感觉的刺激强度叫适宜刺激</li><li>C: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li><li>D: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li></ul><p>答 案:AC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