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二级
>精选习题
>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2月18日
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2月18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罗杰·斯佩里通过()实验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p><ul><li>A:割裂脑</li><li>B:经典条件反射</li><li>C:操作条件反射</li><li>D:工具条件反射</li></ul><p>答 案:A</p><p>2、把提供的各种信息重新组合,朝着一个方向、寻找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方案的思维过程称之为()。</p><ul><li>A:辐合性思维</li><li>B:再生性思维</li><li>C:创造性思维</li><li>D:辐射性思维</li></ul><p>答 案:A</p><p>3、青春发育期的年龄范围是()。</p><ul><li>A:7、8岁~11、12岁</li><li>B:11、12岁~15、16岁</li><li>C:15、16岁~17、18岁</li><li>D:51、52岁~55、56岁</li></ul><p>答 案:B</p><p>解 析: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p><p>4、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p><ul><li>A:1~2岁</li><li>B:3~4岁</li><li>C:7~8岁</li><li>D:13~14岁</li></ul><p>答 案:B</p><p>解 析: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这一时期的幼儿表现为逐渐拉开与母亲的距离,他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展,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已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不”来反抗。相对应的初中少年(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则进入第二反抗期,这一时期表现为:①硬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②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③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p><p>5、杰克逊人格问答编制方法属于()。</p><ul><li>A:逻辑分析法</li><li>B:因素分析法</li><li>C:经验效标法</li><li>D:综合分析法</li></ul><p>答 案:D</p><p>解 析:将经验法、因素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综合起来编制的人格问卷是杰克逊人格问卷,这种方法称综合法。</p><p>6、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p><ul><li>A:一切服从求助者的意愿</li><li>B:根据求助者的意见实施咨询</li><li>C:让求助者坐在咨询室的中心位置</li><li>D: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li></ul><p>答 案:D</p><p>7、脑干包括( )。<br></p><ul><li>A:桥脑、下丘脑和中脑</li><li>B:延脑、中脑和下丘脑</li><li>C:延脑、桥脑和中脑</li><li>D:桥脑、丘脑和下丘脑</li></ul><p>答 案:C</p><p>8、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上,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心理测验的是法国心理学家()。</p><ul><li>A:高尔登</li><li>B:卡特尔</li><li>C:比内</li><li>D:韦克斯勒</li></ul><p>答 案:C</p><p>解 析: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是比内和西蒙编制的智力测验。比内,法国心理学家,1905年,他和助手们公布了第一批智力测验。</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p><ul><li>A:灾难症候群</li><li>B:兴奋性行为</li><li>C:破坏性行为</li><li>D:创伤后应激障碍</li></ul><p>答 案:AD</p><p>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p><p>2、需要()</p><ul><li>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li><li>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li>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li></ul><p>答 案:AC</p><p>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p><p>3、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p><ul><li>A:重测信度</li><li>B:内部一致性信度</li><li>C:复本信度</li><li>D:评分者信度</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p><p>4、从埃利斯总结的11条不合理信念中,可以归纳出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包括</p><ul><li>A:我喜欢如此→我应该如此</li><li>B:某些→所有的</li><li>C:确实如此→好像如此</li><li>D:总是→有时候</li></ul><p>答 案:AB</p><p>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系包括()。</p><ul><li>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li><li>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li><li>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li><li>D:社会主义荣辱观</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p>6、对从业人员“追求真理”的具体要求包括()。</p><ul><li>A:要加强学习</li><li>B:要敢于牺牲</li><li>C:不要盲目从众</li><li>D:不盲目为上</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职业活动中,从业人员应以追求真理为荣。追求真理的具体表现为要加强学习,要敢于牺牲,不盲目从众,不盲目唯上。</p><p>7、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的主要表现为</p><ul><li>A: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li><li>B: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li><li>C: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li><li>D:自我评价开始具有批判性</li></ul><p>答 案:ABC</p><p>解 析:青春期生理的快速发展以及心理的相对发展迟缓,使个体的思想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了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②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③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