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三级
>精选习题
>2025年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23日
2025年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23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效度是指()。</p><ul><li>A:确定“心理不健康”的症状效度</li><li>B:确定“心理不健康”真实存在的尺度</li><li>C:确定“心理不健康”的结构效度</li><li>D:心理不健康的研究对象</li></ul><p>答 案:B</p><p>解 析: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效度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以这一标尺,断定被区分出的各种“心理不健康状态”确实在现实中独立存在着。</p><p>2、历史上关于“道德立法”的正确说法是()。</p><ul><li>A:美国国会于1978年通过了《从政职业法》</li><li>B:雅典城邦国家时期曾通过了《汉谟拉比法典》</li><li>C: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定了《人权法案》</li><li>D:日本在近代颁布了《荣誉法典》</li></ul><p>答 案:A</p><p>解 析:道德立法,或称为道德法律化,是指国家的立法部门将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为社会所必需的道德规范上升为具有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A项,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从政职业法》,用来规范政府官员的职业法则。B项,古巴比伦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C项,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定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D项,英国颁布了《荣誉法典》。</p><p>3、使用许又新神经症评定方法时,对精神痛苦程度的评定,在时间上至少要考虑( )。</p><ul><li>A:最近三周以上的情况</li><li>B:最近三个月以上的情况</li><li>C:是否曾经持续两周</li><li>D:是否曾经持续六个月</li></ul><p>答 案:B</p><p>4、用B RMS量表对患者进行再次评定,应间隔( )。</p><ul><li>A:2周以内</li><li>B:2~6周</li><li>C:6周以上</li><li>D:6~8周</li></ul><p>答 案:B</p><p>5、梦出现在( )</p><ul><li>A:快速眼动期</li><li>B:深度睡眠阶段</li><li>C:睡眠锭阶段</li><li>D:△波阶段</li></ul><p>答 案:A</p><p>解 析: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 /睡眠 根据睡眠中脑电波的变化,可将睡眠过程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出现在快速眼动阶段。</p><p>6、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是( ).<br></p><ul><li>A:真性幻觉</li><li>B:心因性幻觉</li><li>C:假性幻觉</li><li>D:功能性幻觉</li></ul><p>答 案:B</p><p>解 析:幻觉是指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1)功能性幻觉是指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2)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心因性幻觉是指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p><p>7、不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是()言语。</p><ul><li>A:内部</li><li>B:书面</li><li>C:口头</li><li>D:独自</li></ul><p>答 案:A</p><p>解 析: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不能直接用于交际,因此答案为A。
</p><p>8、测量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的是()。</p><ul><li>A:命名量表</li><li>B:等距量表</li><li>C:等比量表</li><li>D:顺序量表</li></ul><p>答 案:C</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是由于他人在场容易导致个体()。</p><ul><li>A:去个性化</li><li>B:责任意识增加</li><li>C:责任分散</li><li>D:被评价焦虑升髙</li></ul><p>答 案:AC</p><p>2、米勒认为,人格适应方面存在着的冲突有()。</p><ul><li>A:双趋冲突</li><li>B:双避冲突</li><li>C:趋避冲突</li><li>D:双重趋避冲突</li><li>E:正反冲突</li></ul><p>答 案:ABCD</p><p>3、若发现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社会性因素引起,则应该重点查询求助者的( )。</p><ul><li>A:压力应对方式</li><li>B:生活事件</li><li>C:社会支持系统</li><li>D:个性特点</li></ul><p>答 案:BC</p><p>解 析:当发现求助者的问题是社会性原因引起的,应当重点就经历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进行查询,并分析其与求助者问题的因果关系。</p><p>4、关于时间知觉,正确的说法包括()。</p><ul><li>A:视觉比触觉估计时间的准确度高</li><li>B:听觉比触觉估计时间准确度高</li><li>C:生物钟是估计时间的重要依据</li><li>D:情绪状态会影响时间知觉</li></ul><p>答 案:BCD</p><p>5、暗示按照暗示者的目的可分为()。</p><ul><li>A:暗示</li><li>B:反暗示</li><li>C:有意暗示</li><li>D:无意暗示</li></ul><p>答 案:CD</p><p>6、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把认知方式分为()。</p><ul><li>A:冲动型</li><li>B:沉思型</li><li>C:场独立型</li><li>D:场依存型</li><li>E:外倾型</li></ul><p>答 案:CD</p><p>7、有员工这样说“板着面孔训人,我们不怕;不联系实际讲大道理,我们不昕;说一套做一套,我们不服;自己做好了的事再要求我们做,我们不得不服。”这段话表明()。</p><ul><li>A:民主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集中力量,又会丧失权威</li><li>B:国企体制必然导致员工“牛气”,进而造成组织纪律涣散</li><li>C:领导身先士卒、做出表率是一种带动力量</li><li>D:坚持原则、以德服人是公道的具体表现</li></ul><p>答 案:CD</p>